越酷東京

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

《酷˙知識》森村泰昌 MORIMURA Yasumasa



你,曾經自拍過嗎?你,曾經角色扮演過嗎?在快門按下的當時,你心中想的是甚麼呢?是期待拍出美美的照片嗎?還是無所謂,不知所措?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,是日本當代攝影大師森村泰昌的作品喔!在3.40年前還沒有數位相機,還沒有超好用的修圖工具,攝影並非一件容易的事,森村如何進行一連串困難複雜的拍攝工作呢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
裝扮自拍界的達人
出生於1951年的森村泰昌,成長在一個二戰剛結束的環境,當時日本無論在社會、經濟、內心都是渴望擺脫戰敗陰霾,重建新生的階段,中學的美術社老師啟發他對現代美術的興趣,並且考試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大學設計系。

大學畢業後(1975年)展開上班族的生活,但是因為不習慣,轉而到自己覺得比較適合的京都市立美術大學影像教室當講師。那時候他遇到佐藤善夫(Y. Ernest Satow),當他的攝影助手,這位藍眼、日本混血、曾於紐約留學的老師,帶來西方現代主義的最新觀點,可說對他影響至深,並開啟他的創作生涯與國際觀。

1985年他以《肖像—梵谷》作品出現,裝扮自拍西洋名畫人物的手法,一開始在藝術界的評論並不是那麼看好,許多藝評家不認為這是一個美術或攝影作品。事實上他在工作進行時,除了要扮演作品的主角之外,同時還是導演、攝影師、道具美工人員,可以知道在當時,影像後製尚未發達之際,攝影並非如此容易,常常一張作品按下快門之前,可是需要緊扣攝影、繪畫、雕塑、甚至是行動觀念,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。

之後他陸續在一些團體展展出,受到知名策展人建畠晢(Akira Tatehata)南條史生(Fumio Nanjo)矚目,被推薦參加1988年威尼斯雙年展,逐漸打開國際知名度,過不久1990年在東京佐賀町展覽空間個展《藝術史的女兒》非常成功,陸續接到日本歐美重要展覽邀約,相關報導與藝評出現在媒體上,奠定他的藝術名聲。

從梵谷開始吧!
他的作品乍看之下會有「是油畫?還是照片?」的淆惑感,其實是攝影作品,只是表面處理成帶有油畫的光澤,再鑲裱花紋雕飾的金箔畫框。早期的《肖像—梵谷》是一張直接拍攝一次完成的攝影照片,也就是說要用現成物品去模仿梵谷(Van Gogh)畫中筆觸-像是照片中的帽子衣服,要呈現如同漩渦般突出的感覺。

為了達到梵谷畫中的效果,他用黏土代替衣服布料,等黏土乾了以後再塗上梵谷特有的顏色與筆觸,釘子當作帽子毛線,而背景則是用三夾板,依照原畫塗上橘紅兩種顏色,上面並仔細地畫上白煙的形狀,最後則是在自己臉上,用演戲的油彩上色作畫,並且在耳朵上纏繃帶,一切準備就緒後,按下快門才算大功告成。


裹耳吸煙斗的自畫像,Van Gogh,1889肖像-梵谷,森村泰昌,1985

塞尚也加入行列!
到了1990年以後,數位影像合成的技術使他作品的表現更自由靈活。除了人物,他也想嘗試無生命之物的裝扮,他開始探尋是否能在靜物畫之中製作肖像。於是「現代繪畫之父」塞尚(Cézanne)所畫的蘋果靜物畫,成為他的首選。

他先作出整組水果靜物的模型,並塗上帶有塞尚的筆觸,拍攝照片。另外在保麗龍球上挖出和自己頭形相當的洞,將自己的臉蓋在洞裡頭,塗上原作顏色,拍下當時的表情。事後把水果模型和保麗龍球兩者用電腦合成的方式結合,讓他成功變身畫中16個塞尚水果,後來連梵谷著名的向日葵作品也成為他裝扮的目標(點我看作品)。(從上述塞尚作品為發想的《批判與戀人A B C》目前也正在越酷東京展覽展出,可以來看看!)


蘋果和柳橙,Paul Cézanne,1899批判與戀人A,森村泰昌,1990

自我書寫中找到認同
在不斷以藝術史上認可的經典作品為發想,森村創作了許多知名的代表系列作品,像是《西洋藝術史》、《日本藝術史》、演繹90年代知名女星的《女演員》,以及2000年後所作,著重在二十世紀新聞、政治歷史上有權力男性的《安魂曲》。這一系列的裝扮,其實他想訴說的是一部屬於自己的藝術史,在受到強烈西方文化影響下,這些看似西方經典大師的作品,其實巧妙地融入許多日本傳統的元素,在釐清辯思東西方混雜當中曖昧之際,透過自我探索找到文化與國族的認同。

關於森村的二三事...
森村除了在藝術創作之外,在其他領域也是很有才華的!像是他在1996年曾和三宅一生合作時裝設計,偶爾在戲劇客串也出,並且當導演,自己會寫書出版,也會定期在美術雜誌發表文章,他的網站上也有發表平日生活的心得筆記,日文好的人可以看一看喔!

在這邊小編也要和大家分享一段,去年森村泰昌在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參加的展覽訪問影片,森村也提到最新系列作品《安魂曲》的看法~

版權所有 © 2011 台北市立美術館. All rights reserved.